第1115章

  曹颙提起笔来,写在后边的,或是赞赏肯定之语,或是拨云见日解惑之言。
  将这些属官的文书都处理完,已经是万寿节后,曹颙将文书发还给诸位,就没了下文。
  伊都立按捺不住,旁敲侧击了数次,曹颙只是笑而不答。
  不过是尽了太仆寺长官的职责罢了,曹颙的心里甚是轻松。
  他就是这样性子的人,面上虽是大大咧咧,心里却希望自己能做的好些。不求别人交口称赞,只求问心无愧,使人挑不出错处来。
  他却是没有留意到,这无心之举,也在为自己积攒人脉。
  “同僚”与“同年”、“同乡”一样,往后在官场上,就是相互扶持、相互依托的关系。
  曹颙这边有条不紊,康熙却是不禁要气急败坏了。
  乾清宫,东暖阁。
  康熙看着大学士送来的折子,面沉如水,眼里已经多了份厉色。虽说竭力克制,但他仍有心惊肉跳之感。
  两位御前奏事的大学士都是俯首不敢言,心里也都是没底。
  这“日月之变”引发的流言尚未散去,又出了长江决口之事,湖广监利等县十三处江堤冲决。
  如今才三月,水势便已经如此凶险,到了盛夏,却是不晓得会出什么纰漏。
  真真是“日月变色”、“山河动荡”,实不是好兆头,却不晓得印证在何处……
  八千里外,哈密正北边境。
  烟尘弥漫,铁蹄声声,一个身材高壮的中年男子,瞧着眼前的几个寨子,脸上露出笑意,站在乌压压的队伍前面,扬起头,挥动了自己手中的蒙古刀……
  第0535章 惊诧(上)
  曹家,东府,西跨院。
  添香站在那里,动也不敢动,看着如慧的视线落到她的小腹上,她不由的一激灵,脸上渐渐的失了血色,有些站不稳。
  三个多月的身子,本就不明显,外头又罩了宽松的褂子,实看不出什么。
  曹硕的几个丫头中,添香年岁最大,侍候曹硕的时候最久。她容貌只是平平,不怎么爱说话,低眉顺眼的,一看就是个老实人。
  想着自己流掉的孩子,如慧使劲的咬了咬牙,心里针扎一般。
  这场纷争,由孩子开始,再由孩子完结。她不愿委屈做便宜娘,却阴错阳差的失去自己的孩子。
  陶嬷嬷跟在如慧身边,瞧着她脸上变幻莫测,有些不放心,低声的唤道:“姑娘?”
  “嗯!”如慧应了一声,瞧出添香的畏惧,脸上露出几分苦笑,张开嘴想要说什么,又觉得意兴阑珊。
  她转身出去,觉得自己委实可笑得紧。
  三个月前,她带着一肚子不满登上花轿;三个月后,她还要怨哪个呢?
  站在院子里,如慧抬头瞅着堂前的石榴树。
  青翠的叶子中星星点点的,是娇嫩的花苞,向阳的枝上,已经开了几朵石榴花,红艳艳的。
  除了回娘家住对月的那二十天,她在这个院子生活了二个多月,其中一半的日子卧床休养。兆佳氏只当她犯了旧疾。亲自来瞧过两次不说,平素也是使人嘘寒问暖的。
  亲眼看到兆佳氏说话有点颠三倒四,忘性大,如慧愈加悔恨。
  如慧的几个丫鬟已经收拾好她随身用的物什,从上房出来。
  如慧的视线从石榴树上移开,看了看上房的雕花窗棂,带着陶嬷嬷与两个丫头去兆佳氏的屋子。陪嫁过来的丫头拢共是四个。两个留在这边看屋子,两个人服侍她归省。
  兆佳氏早已在屋子里等着,见如慧进来,忙招呼到炕边坐下。静惠在边上侍立,见了如慧,点了点头,如慧点头回礼。
  如慧穿着大红的旗装,一把头上戴着两朵金镶珊瑚的石榴花,这身装扮看着甚是喜庆。她进门三月。还算是新娘子,这般穿着正好。
  只是,簇新的旗装,显得有些宽松,一身的红色越发映衬着她脸上苍白。
  兆佳氏拉了她的手,往手腕上摩挲了一下,见皮包骨似的,抬起头来。对着一侧的静惠抱怨道:“不是吩咐你好几遭么,要上上心,瞧把你弟妹给瘦的,你这当嫂子的,好狠的心。”
  静惠听了,并不言语。
  如慧却有些不好意思了。对兆佳氏道:“不干表嫂的事儿,表嫂天天使厨房送燕窝呢,只是我自己个儿不长肉。”
  “表嫂?”兆佳氏一怔,随后摇摇头,笑道:“这孩子,都进门三月了,还改不了口,都当了媳妇儿了,有什么可臊的。”
  如慧没有应答,而是站起身来,插葱似的,规规矩矩的行了个蹲礼。
  兆佳氏原还带着笑,见如慧这般郑重,“咳”了一声,也收敛了笑容,端出婆婆的谱来,道:“起来吧,这次回去,好生赔你额娘说说话。就说我说的,好些日子没瞧她了,请她有功夫来串门子。早去早回,刚才你嫂子说厨房新买了几样山菜回来,下晌吃荠菜饽饽。到时候,让厨房多包一帘子,留给你当宵夜吃。”
  她脸上的伤早已尽好了,就是鼻梁处,要是看正面的话,也不明显。只是侧面瞅了,还能看出高低起伏。
  如慧听她前头拿腔拿调的,后边却是真心实意,眼睛不由的发酸。
  姑侄两个,骨肉至亲,脸盘差不多。因这个缘故,兆佳氏还曾得意扬扬的说两人像亲娘俩儿。
  如慧心里不由好笑,自己这是做什么?改过自新么?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